(一) 勝戰計
第 一 計: 瞞 天 過 海
「 瞞 天 過 海 」 的 「 天 」 是 指 皇 帝 , 因 為 古 時 候 是 稱 皇 帝做 「 天 子 」 的 。原 意 為 瞞 著 皇 帝 , 讓 他 平 穩 渡 海 。 「 瞞 天 過 海 」 用 在 兵 法 上 , 就 是 把 祕 密 之計 隱 藏 在 公 開 的 行 動 中 , 以 達 到 出 奇 不 意 的 效 果 。
這一計的兵法運用﹐常常是著眼於人們在觀察處理世事中﹐由于對某些事情的習見不疑而自覺不自覺地產生了疏漏和松懈﹐故能乘虛而示假隱真﹐掩蓋某種軍事行動﹐把握時機﹐出奇制勝。三國時代諸葛亮五出祁山時,因軍中缺糧,只得以瞞天過海之計裝神退敵,使魏兵誤以為真有鬼神而不顧防守麥田,瞞天過海是兵法中以假示真策略,製造令人堅信不疑的假象隱瞞自己真正意圖。
「 圍 魏 救 趙 」 是 中 國 歷 史 上 一 個 十 分 成 功 的 戰 例 , 它 主 張 對 敵 方 避 實 就 虛 , 善 於 抓 住 敵 方 的 弱 點 , 使 敵 人 受 到 牽 制 , 從 而 用 最 少 的 代 價 去 取 得 最 完 滿 的 成 功 。
周瑜屢向劉備索回荊州未果,周瑜便定計,以幫劉備攻打西川之名,行實際進兵荊州之計,周瑜告知劉備屆時請出城接應錢糧和勞軍,實欲活捉劉備直取荊州。
第 三 計: 借 刀 殺 人
「 借 刀 殺 人 」 計 , 就 是 借 助 別 人 力 量 去 消 滅 自 己 的 敵 人 , 以 達 到 保 全 自 己 的 目 的 。
借刀殺人﹐是為了保存自己的實力而巧妙地利用矛盾的謀略。當敵方動向已明﹐就千方百計誘導態度暖昧的友方迅速出兵攻擊敵方﹐自己的主力即可避免遭受損失。三國時代劉備深知呂布神勇過人,若讓曹操和呂布合作,將會威脅劉備未來的發展,因而用此計殺了呂布。
「 以 逸 待 勞 」 這 個 計 策 說 明 當 強 敵 當 前 , 不 一 定 只 用 直 接 進 攻 的 方 法 , 而 是 積 極 防 御 , 慢 慢 消 耗 敵 人 的 有 生 力 量 , 使 敵 人 由 強 變 弱 , 再 等 待 時 機 , 一 舉 消 滅 敵 人 。
三國時﹐吳國殺了關羽﹐劉備怒不可遏﹐親自率領七十萬大軍伐吳。蜀軍從長 江上游順流進擊﹐居高臨下﹐勢如破竹。舉兵東下﹐連勝十余陣﹐銳氣正盛﹐直至 彝陵﹐哮亭一帶﹐深入吳國腹地五六百裡。孫權命青年將領陸遜為大都督﹐率五萬 人迎戰。陸遜深諳兵法﹐正確地分析了形勢﹐認為劉備銳氣始盛﹐並且居高臨下﹐ 吳軍難以進攻。于是決定實行戰略退卻﹐以觀其變。吳軍完全撤出山地﹐這樣﹐蜀 軍在五六百裡的山地一帶難以展開﹐反而處于被動地位﹐欲戰不能﹐兵疲意阻。相 持半年﹐蜀軍斗志松懈。陸遜看到蜀軍戰線綿延數百裡﹐首尾難顧﹐在山林安營扎 寨﹐犯了兵家之忌。時機成熟﹐陸遜下令全面反攻﹐打得蜀軍措手不及。陸遜─把 火﹐燒毀蜀軍七百裡連營﹐蜀軍大亂﹐傷亡慘重﹐慌忙撤退。陸遜創造了戰爭史上 以少勝多﹑後發制人的著名戰例。「軍事以近代遠,以逸代勞」。處理某些事效率愈快愈好,某些事則要沉著冷靜,才不致亂了方寸而一敗塗地。孔明北伐時,司馬懿自知不敵,所以就是用這一招,掛一免戰牌在軍營外,以期蜀軍糧草一斷,就自然退兵。
「 趁 火 打 劫 」 這 一 計 , 是 趁 敵 人 遭 遇 困 難 、 力 量 薄 弱 無 力 還 擊 時 加 以 打 擊 , 這 樣 就 可 以 就 勢 取 勝 。
春秋時期﹐吳國和越國相互爭霸﹐戰事頻繁。經過長期戰爭﹐越國終因不敵吳 國﹐只得俯首稱臣。越王勾踐被扣在吳國﹐失去行動自由。勾踐立志復國﹐十年生 聚﹐十年教訓﹐臥薪嘗膽。表面上對吳王夫差百般逢迎﹐終于騙得夫差的信任﹐被 放回越國。因國之後﹐勾踐依然臣服吳國﹐年年進獻財寶﹐麻痺夫差。而在國內則 採取了一系列富國強兵的措施。越國幾年後實力大大加強﹐人丁興旺﹐物資豐足﹐ 人心穩定。吳王夫差卻被勝利沖昏了頭腦﹐被勾踐的假象迷惑﹐不把越國放在眼裡。 他驕縱凶殘﹐拒絕納諫﹐殺了一代名將忠臣伍子胥﹐重用奸臣﹐堵塞言路。生活淫 靡奢侈﹐ 大興土木﹐搞得民窮財盡﹒公元前473年﹐吳國顆粒難收﹐民怨沸騰。越 正勾踐選中吳王夫差北上和中原諸侯在黃池會盟的時機﹐大舉進兵吳國﹐吳國國內 空虛﹐無力還擊﹐很快就被越國擊破滅亡。勾踐的勝利﹐正是乘敵之危﹐就勢取勝 的典型戰例。
「 聲 東 擊 西 」 計 , 就 是 故 意 製 造 假 象 , 引 誘 敵 人 作 出 錯 誤 的 判 斷 , 然 後 出 奇 不 意 地 採 取 行 動 , 一 舉 殲 滅 敵 人 。
聲東擊西﹐是忽東忽西﹐即打即離﹐制造假象﹐引誘敵人作出錯誤判斷﹐然後乘機殲敵的策略。為使敵方的指揮發生混亂﹐必須採用靈活機動的行動﹐本不打算進攻甲地﹐卻佯裝進攻﹔本來決定進攻乙地﹐卻不顯出任何進攻的跡象。似可為而不為﹐似不可為而為之﹐敵方就無法推知己方意圖﹐被假象迷惑﹐作出錯誤判斷。東漢時期﹐班超出使西域﹐目的是團結西域諸國共同對抗匈奴。為了使西域諸國便於共同對抗匈奴﹐必須先打通南北通道。地處大漠西緣的莎車國﹐煽動周邊小國﹐歸附匈奴﹐反對漢朝。班超決定首先平定莎車。莎車國王北向龜茲求援﹐龜茲王親率五萬人馬﹐援救莎車。班超聯合于闐等國﹐兵力只有二萬五千人﹐敵眾我寡﹐難以力克﹐必須智取。司馬昭以此計大敗蜀軍,司馬昭命各州積極製造戰船,表面上看似進攻東吳暗地裡卻派鐘會、鄧艾集結大軍秘密做進攻西蜀的準備,不久果然直搗蜀漢大敗蜀軍。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