彼得:原名 是 西門 巴約拿(馬太福音 16:17),
意思 是 「約拿 的 兒子」西門。
(約翰福音:稱
「彼得」為「約翰的兒子」西門。)
主耶穌 給他 起名叫 「彼得」,
「彼得」就是「石頭」的意思;
彼得:是 希臘語,
與 當時的亞蘭語「磯法」同義。
彼得:在「加利利海邊 的 伯賽大」長大,
和 他的弟弟 安得烈,都是
漁民。
彼得:為人「心直口快」、「熱情」、「容易衝動」,
彼得:又因「多言」,常常於「言語」間,顯露出其「愚頑 和 鹵莽」。
彼得:居住在 迦百農 時,
主耶穌 親自「呼召」他,他便「成為」十二使徒之一。
彼得:雖是 少數與 主耶穌 關係「最親密的人」,
但在「跟隨」主耶穌 的三年間,
他仍 不太懂得「體貼」主耶穌的「心意」,
他對 主耶穌的「真理」認識,也十分膚淺。
例如:主耶穌 在「登山變像」的時候,
彼得 提出願永遠住在山上,
完全不明白 基督「降世」的目的。
例如:主耶穌 快要「被捉」之前,
特別「警告」門徒 要小心「撒但」的攻擊;
彼得 卻自恃,即使 眾人 都「跌倒」,他卻「永不跌倒」;
主耶穌 在 客西馬尼園 「禱告」時,
彼得 又與 眾門徒 一起「沉睡」;
等到 兵丁 來了,
彼得 又「魯莽」地拿起刀來,削掉 大祭司的僕人 的右耳。
結果,主耶穌「受害」當夜,
彼得在「雞啼之前」,
當眾「三次」「起誓」「不認」主耶穌。
主耶穌「受死」後,
彼得 還「帶頭」回去 加利利海邊,重操故業,打魚。
然而,
彼得 對 主耶穌 的「認信」,
卻是多麼的「真確」;
有一次,
主耶穌 考問 門徒 說:「你們 說 我是誰 ?」
彼得 回答 說:「祢 是 基督,
是 永生神 的
兒子。」
當時,
彼得 在 備受宗教領袖「排斥」的環境下,
彼得 在 備受宗教領袖「排斥」的環境下,
能夠這樣確實的「認信」,是非常難得。
主耶穌「愛」彼得,
是無庸置疑的。
是無庸置疑的。
主耶穌 在「被害」的前夕,
為 彼得「祈求」,叫他 不至於「失了信心」;
並「勸勉」彼得「回頭」以後,
要「堅固」他的弟兄 (路加福音 22:32 )。
主耶穌「復活」後,
又「三次」「查問」彼得「愛主的心」,
並「三次」「叮囑」彼得:
「你「餵養」我 的 小羊。」 (約翰福音 21:15-17)
可見,
主耶穌 對 彼得 的確「寄以厚望」。
主耶穌 對 彼得 的確「寄以厚望」。
五旬節「聖靈」降臨後,
彼得 就如「脫胎換骨」般,
隨即向群眾「講道」,
使 三千人「相信」主耶穌。 (使徒行傳 2章)
彼得 是「初期教會」的 領袖之一,
使徒 中 「第一個神蹟」是 彼得行的(使徒行傳 3:1-4),
彼得 奉「主耶穌 的 名」叫「死人」「復活」,
彼得 奉「主耶穌 的 名」叫「跛子」「行走」…,
彼得 奉「主耶穌 的 名」,
甚至,他的「手帕」和「影子」,都可以「醫病」。
彼得 又「放膽」在公會前「發言」,
彼得 又「放膽」在公會前 為 主耶穌 作「見證」
(使徒行傳 5:27-41),
彼得 更「勇敢」地面對各種「逼迫 和 苦難」。
彼得 亦作過「宣教」旅行,
可能 去過 「小亞細亞」 (彼得前書 1:1)
和「 巴比倫 」 (彼得前書 5:13)。
和「 巴比倫 」 (彼得前書 5:13)。
(「巴比倫 」極可能是一個「暗語」,
所象徵的是「羅馬」。
因為,
當時的 基督徒 和 猶太人 的著作中,常有 這種用法。)
當時的 基督徒 和 猶太人 的著作中,常有 這種用法。)
彼得 晚年,
仍然竭力廣傳福音。
仍然竭力廣傳福音。
因為,彼得 熱切「傳道」的影響,
許多人「離棄偶像,歸向真神」。
據說彼得 以 羅馬郊外「地下墳場」作為「傳道」之所,
是為了避免
羅馬政府 的注意。
後來,
羅馬「暴 君」尼祿王,
羅馬「
決意「毀滅」教會,「逼迫」神的僕人,
就用「大火焚城」,「諉過」基督徒,「捉拿」彼得。
彼得 被處「死刑」前,曾對 刑史 作出要求:
請把 我「倒過來」釘在十字架 上,
我的主耶穌 曾經 為我「豎釘」在十字架 上,
我「不配」像祂 一樣「受死」。
引用 : http://www.truthchinesechurch.org/html/Preach/TheApostlePeter_T.html